在中國人民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戰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各抗日根據地軍民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谷崭鶕氐慕⑴c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卓越的革命素養、戰斗精神與工作能力的綜合體現,還原根據地的常態與實情,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戰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并取得勝利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離不開武裝,無論是人員、裝備還是物資,都朝著“武裝起來”的方向發展。與有形武裝相呼應的,還有思想、文化方面的“武裝”,這就是民眾的抗戰文化動員與抗日精神培養,這是支持抗日軍事斗爭的重要社會和文化力量,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可以說是抗日戰爭中的“文裝”。中國共產黨為取得抗戰勝利,進行了廣泛、深入而又持久的文化動員,在文化抗戰與抗戰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培養造就了一支重要的抗日“文軍”,其主要任務,一是宣傳抗戰,鼓舞民眾,配合根據地軍事、政治與社會等各方面的建設;二是打擊日偽方面的“宣撫”陰謀,揭露其侵略本質,粉碎敵人的文化進攻。這些都是“文軍”筆鋒對敵,以文為武的重要表現。在此過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在烽火歲月中不斷成長的卓有成就的紅色藝術家。山西抗日根據地是這些紅色藝術家進行革命創作的主要基地,由此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和重要影響的山西紅色藝術流派。
在長期進行山西抗日根據紅色文化傳播研究基礎之上,山西傳媒學院張漢靜教授率領團隊逐項深挖根據地紅色文化資源,首先從根據地版畫文獻著手,于近期出版了大型叢書《山西抗日根據地紅色版畫經典文獻》(山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為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獻上一份特殊而又厚重的學術大禮。
翻撿這套卷帙煌煌、圖文并茂、編校認真、印制精美的大型文獻叢書,令人愛不釋手,書中所輯錄的圖文都是生動的抗日宣傳、精彩的抗日故事:或講述軍民作戰場景,或描繪社會動員細節;或刻畫英雄人物形象,或呈現根據地建設成就,使根據地在政治建設、軍事斗爭、經濟發展、文化傳播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實態、細節與成效得到了全面而又具體的反映。這種精心設計的編排方式也使中國共產黨在山西抗日根據地以刀(刻刀)、筆為武器的戰斗成果和革命成就得到了較好的刻畫,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思想動員力、強大的文化戰斗力。
中國共產黨對敵“文戰”的成果還有許多。我們欣喜地獲悉,編纂出版山西抗日根據地版畫系列作品,只是張漢靜教授整理出版《山西抗日根據地紅色經典文獻大系》的一部分階段性成果,張教授及其團隊還將陸續推出根據地的音樂、戲劇、美術、影像與文學文獻,集成一個龐大的山西抗日根據地紅色文獻史料庫。此舉不僅能增加抗戰史料的文獻類型,擴充山西抗戰資料范圍,而且有助于深入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的革命策略與革命能力。
從山西抗日根據地的紅色文獻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以文化動員與思想宣傳為內容的“文戰”能力,是其堅持正確文藝路線的結果,也是其卓著素養和卓越能力的體現。這套書的出版,不僅有助于抗日戰爭史、根據地史和中共黨史等學科的相關研究,也將為中國近代藝術史研究提供更多議題,還可為新時期講好紅色故事、做好思政工作提供有益的素材,可謂一舉而數善備焉。
這套叢書的編纂,進一步表明,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戰爭而言,山西既是軍事斗爭的陣地,也是抗戰文化扎根的田地、革命文藝開花的園地,由此形成了豐富而又厚重的區域紅色文化資源,奠定了山西作為紅色文化大省的基礎。相信張漢靜教授團隊會繼續朝著將學術研究做到大地上的方向不斷前進,在深耕細耘山西紅色文化學術與學科的同時,力求“研以致用”,在各方面支持之下,為提升山西紅色文化的品牌影響力、擴大山西紅色文化的經濟產出度,為助推山西建設文化強省、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山西篇章而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