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壇人才濟濟。其中,著名作家、評論家張永祎近年來對江南古鎮文化進行詩意的探尋,以其獨特的審美進行描寫與講述,讓眾多讀者與觀眾感到非常“驚艷”。因此,他曾受邀走進中央電視臺,在中文國際頻道文化類高端訪談節目《文明之旅》中敞開心扉,向全世界觀眾深情暢談他心中美好的江南。
醉江南:水鄉尋夢不思歸
張永祎既是一級作家、文藝評論家,又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省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他在文藝與影視評論以及文學創作等方面,都有著很深的造詣。
張永祎創作的很多文學佳作以贊美江南為主題。他筆下的江南不僅有情有趣有內涵,而且飽含著對江南文化的獨特審美。對此,許多與他相識的人都會心存疑問:出身于蘇北濱海的張永祎為何對描寫江南人文、江南古鎮情有獨鐘?
事實上,張永祎對江南文化的鐘情由來已久。早在南京師范大學讀中文系的大學時代,他就被經典影片《早春二月》中江南水鄉那種濃麗纖巧的視覺美感所吸引。這部描寫肖澗秋和陶嵐以及文嫂之間愛情與同情的經典影片,借助江南小鎮如詩如畫的風景,營造出中國古典詩詞中特有的意境。張永祎認為,即使時隔多年,影片中江南水鄉的靈秀之美依然令他深深陶醉。他說:“煙雨江南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容易激發創作靈感,也容易成就傳世佳作。”
著名畫家陳逸飛的名畫《故鄉的回憶》,曾打開了周莊面向世界的門扉,欣賞陳逸飛筆下的周莊古橋與水韻,令張永祎對美麗的江南格外心馳神往。“尋夢”江南水鄉,讓他有著“不思歸”的感覺。他說:“江南古鎮,低頭是詩,遙望是畫,每個造訪過江南古鎮的人都會從中找到自己的故事,都會發現一種屬于自己的心情。當情深了,趣濃了,對江南一往情深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詠江南:屐痕處處留美文
對于江南古鎮這個文學創作選題,張永祎下足了功夫。近年來他幾乎跑遍了江南古鎮,經常徘徊在古鎮的老街、民宅與古橋之中,悉心尋找自己的思考線索和古鎮的文化內蘊。
江南的地理位置,在古代是指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一帶;而現代意義上的江南,主要是指以蘇杭為中心的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地區。然而,張永祎心目中的江南已不局限于地理概念,而是變成一種文化概念,是包括吳文化、金陵文化、揚州文化等在內的江南水鄉大文化。
“江南水鄉,水鄉風情,因水而秀,因水而麗,水是江南的命脈,水是江南的靈魂。那臨水的老街、滄桑的古橋,那彎彎的河道、咿呀的烏蓬船,還有那驚艷千年的昆曲和攝人魂魄的評彈,哪一個不是因為水的靈性和智慧而讓人夢回縈繞、難以抵御?”張永祎創作的散文《何處是江南?》,對江南水鄉的特色描寫得淋漓盡致。
《江南的橋》《水上周莊》《如詩似夢的江南雨》《夢里水鄉江南鎮》……張永祎贊美江南的筆觸延伸到江南人文與美景的方方面面。他的一篇篇美文在多家報刊發表后,不僅深受廣大讀者喜愛,還引起《東方潮》雜志主編成功先生的關注,特地為他在《東方潮》開辟“江南名鎮”專欄。
發行于海峽兩岸的《東方潮》有著很高的文化品味。2013年,《東方潮》編輯部曾在臺北等地召開讀者見面會,許多讀者反映,他們非常喜愛張永祎贊美江南探幽燭微的精神和唯美華麗的語風,認為讀張永祎的文章總覺得沉實之中蘊有一種飄逸之感,滿目青翠的詩情畫意會在潤物無聲中緩緩地蜿蜒到自己的心中。讀者們循著張永祎專欄文章中贊詠江南的心靈足跡,和作家一起迷醉在文化江南的煙雨深處。
話江南:央視平臺播四海
張永祎描寫“江南名鎮”的系列美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含量,他的博學多才和融會貫通的新銳解讀引起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文明之旅》編導的注意。通過多方聯系,節目組專門邀請他做客《文明之旅》,暢談“夢里水鄉江南鎮”。
“江南,是一首動人的歌,一杯醉人的酒。‘醉里斜陽尋’,看不盡的是煙雨青山,聽不完的是吳歌越調……”、“水墨江南,如畫江南,是杏花春雨、小橋流水?還是笙歌回樓、槳聲燈影……”這是張永祎在《文明之旅》節目中深情話江南的美妙譬喻,聽著張永祎對文化江南的娓娓道來,看著熒屏上的江南風光,人們都抑制不住驛動的心,對美麗的江南格外向往。
江南有著“十大名鎮”,其中包括周莊、同里、西塘、烏鎮、甪直、南潯、朱家角、光福、木瀆、安昌等。張永祎在《文明之旅》中趣談江南名鎮文化特色時說:“周莊的繁華之盛,南潯的富甲之態,西塘的樸素之韻,同里的寧靜之美,皆以其獨特的魅力令人神往!”而且,他還分析在江南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古鎮為何如此集中?不僅如此,他的話題還延伸到江南自古以來人杰地靈,有許多杰出人物與江南古鎮有著不解之緣,其中有茅盾、徐志摩、葉圣陶、金庸、柳亞子等,他們都是著名的文學藝術名家。張永祎認為:“古鎮不僅是文學藝術名家的生活起點、人生看點,也是他們精神的亮點。”
由劉芳菲主持、張永祎主講的這期《文明之旅》節目播出后,反響強烈,好評如潮,令張永祎出乎意料。他很開心地說:“當時,主要是想通過央視平臺,擴大江南古鎮的影響。沒想到節目播出后,我的手機被打爆了,四面八方的短信更是紛至沓來,甚至旅居國外的幾位老同學也打電話向我表示祝賀,他們都認為我能在央視名牌節目中當嘉賓,真是太棒了!”
有專家分析,張永祎走進央視話江南之所以反響巨大,關鍵是選準了話題,因為江南是人人都喜愛、人人都向往的地方。而且張永祎在講解中,不僅側重講述江南名鎮的文化內涵,而且,對于和江南文化相關的歷史、文學、美學、建筑等許多話題,均出口成章,其廣博的見識與流利的口才令人深感嘆服!
湯雅洪 ( 原任江蘇工人報《文化周刊》編輯,現任鳳凰資訊報《天下美篇》名譽主編 )
作家張永祎藝術簡歷
張永祎,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江南文化學者,曾受邀做客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文明之旅》欄目,講授“夢里水鄉江南鎮”。著有《與我有約》和《水做的江南》等。曾為多家報刊撰寫江南文化專欄。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大眾電影》《天津社會科學》《青海社會科學》《江蘇社會科學》等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系江蘇省首屆紫金文藝評論一等獎獲得者。
本文作者與著名作家張永祎(左)志同道合,都非常喜愛探尋和宣傳江南文化。
【采寫感言】
我從事文化新聞采編30多年來,曾經采訪過很多文化名家。然而,我采訪與報道著名作家張永祎,感覺有一些難度,因為此前已有許多媒體記者對他進行過報道。我想,對張永祎的報道怎樣能夠與眾不同?是寫好這篇名人專訪的關鍵!
經過細致的訪談和深思熟悉,我對這篇名人專訪進行謀篇布局時,特地分為“醉江南"、“詠江南”與“話江南”這三個部分,精心描寫出生于蘇北的作家張永祎怎么會非常迷戀江南?他如何以江南文化為創作主題,寫出一篇篇文學佳作?又是怎樣走進央視《文明之旅》暢談對江南文化的發現與理解。
我認為,這篇名人專訪采取這樣的框架結構,能夠循序漸進地反映作家張永祎與江南文化的特殊緣分與深厚情感,能夠比較全面地展現他在探索江南文化的每一個細節中,不斷有新的發現與新的收獲,而且,能夠反映他在描寫與宣講江南文化方面產生了更多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