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都“靚”起來,讓文窗“飛”起來
“白居易有云:‘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詩就像一棵大樹,感情是根本,語言是苗葉,聲韻是花朵,思想是果實。楹聯也是如此。”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理事、儀征市楹聯學會會長高揚說。
讓春聯“跑起來”,讓文化“動起來”,在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指導下,由江南時報、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江蘇省書法院、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主辦的“2023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正面向全球征聯,目前已收到海內外投稿作品5000多副。
提筆撰聯,
“文都”處處“文氣”飛揚
爺爺是高揚的楹聯啟蒙老師,少年時代,他常聽爺爺講楹聯故事。恢復高考后,在揚州讀書的他,因梁章鉅的一本《楹聯叢話》,開始了創作。這些年來,高揚的詩詞聯文已多次獲國家、省、市級一二三等獎,央視春聯征集六度登榜、兩次進入十佳,有逾百萬字文學作品發表于各級報刊及電臺。
在微信群、公眾號和楹聯論壇上看到此次征聯信息后,幾個小時內,高揚就興奮地為南京地鐵1號線南京站和S8號線金牛湖站創作了兩副楹聯。投稿郵箱中,能看到他細致的注解。
“兔毫著色,車站煥新,畫卷隨文窗以現;地鐵迎春,楹聯助力,南京因雅韻而生。”南京站聯中,“文窗”出自唐代詩人元稹《連昌宮詞》的“舞榭欹傾基尚在,文窗窈窕紗猶綠”。南京自古以來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文窗”一語雙關,亦指含有人文氣息的窗子,表現“文學之都”處處“文氣”飛揚。“南京”“地鐵”“車站”等詞巧妙嵌入上下聯,潤飾成對。
金牛湖是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源起,高揚創作的金牛湖站聯“玉兔筆輕描,三春秀麗芝蘭味;金牛湖協奏,一曲悠揚茉莉香”中,“茉莉香”運用通感的手法,將聽覺轉為嗅覺,兩種感官溝通交錯,使意象顯得更為活潑、新奇。
高揚說,創作需要“求新、求美、求健”。求新,是要有新意,寫出自己的創意與想法;求美,是要在用詞用韻上,都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求健,是指寫聯要有力度,讓人過目不忘。“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一定要有創新意識,多一些正能量。”
有感而抒,
對天下匯文地“一往情深”
高揚曾在一所初中任職語文教師,擁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前年退休后,他專心投入楹聯創作和賞析。“我的公眾號‘阿揚說聯’更新比較及時,平均每兩天就發布一篇原創文章,現在已經發布原創作品870多篇。”今年,高揚已在報刊上發表30多篇文章。
“我對南京可以說是一往情深。”高揚告訴江南時報記者,“南京在我心目中地位很高,她是天下匯文地,人間聚寶盆。古代就有‘天下文樞’之說,親身來此一看,真的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儀征與南京一江之隔,地理位置靠近。大約十年前,因為兒子在南師附中就讀,三年間高揚常往返兩地。后來兒子不負所望,以優異的成績保送清華大學,高揚因此對南京的學校、南京這座城市懷揣感恩之心。
此外,高揚也常來寧參加楹聯活動,研討會、雜志編輯會議、高中講座等都有他活躍的身影。談及本次活動,高揚認為,“地鐵掛春聯”不僅讓春聯“跑”起來,讓文化“動”起來,更讓文都“靚”起來,讓文窗“飛”起來。
“前奏美,預熱效果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劃宣傳。”自征聯啟動以來,高揚一直密切關注本次活動,“江南時報在報紙、網絡等平臺,生動細致地介紹一個個站點,內容之詳盡是其他征聯活動中罕見的。這種推介便于大家了解背景,激發投稿者的創作熱情。相信這樣的宣傳,一定能贏得更多的參與者,收獲許許多多的優秀作品。”
高揚表示,“地鐵掛春聯”是對南京地鐵的美好宣傳,也是對南京城的形象贊美,同時反映了主辦方對楹聯文化的高度重視。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熱愛楹聯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江蘇由楹聯大省走向楹聯強省。
(江南時報記者 張梓揚)
掃一掃
關注活動全程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