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瀏覽蘇州書法家費之雄先生的《費之雄系列書法作品集》,猶如進入了一座寶庫,滿是珠璣,目不暇接。
縱觀古往今來,書法大家、名家書寫的內容以自撰為多。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寒食帖》列為天下第一、二、三行書,中有寫蘇州垂虹橋的米芾《蜀素帖》則被列為“天下第八行書”,緣由便在于其心情文辭與書寫技藝達到了高度一致。費之雄先生正是弘揚繼承了“寫自已創作內容”這一優秀傳統,觀覽其通篇作品集所書無一不是自己所創作的內容。由于筆者對于楹聯頗為喜愛,故對于此集中兩副鑲嵌數字的對聯印象尤為深刻,現錄之于下,予以解析,以饗讀者。
其一為“神六”聯:
遴二俊,環四海,億眾同祈,兆赫萬波一網收,半旬瞻九野;
列三強,震五洲,八方共助,千錘百煉十年就,六射引七舟。
“神六”,是神舟六號的簡稱,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六艘飛船。這艘飛船對于蘇州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正如此聯上聯首句所言,“遴二俊”中的一“俊”便是蘇州昆山人費俊龍(另一“俊”為聶海勝),因此,作為與費俊龍同鄉的費之雄先生對于“神六”發射成功,倍受感奮,決心擬聯歌頌“神六”上天,經過苦思冥想,反復修改,從上聯中的“二、四、億、兆、萬、一、半、九”到下聯中的”三、五、八、千、百、十、六、七”,一共嵌入了16個數字詞,在全聯44字中占了三分之一強。
用了這么多數字詞,但通觀全聯語辭通暢,把“神六”上天的前后境況托之聯中。耐人尋味的是上聯中的“半旬瞻九野”,將“神六”的飛行時間確切地記錄了下來。“神六”于2005年10月12日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2005年10月17日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歷時五天,正是“半旬”。下聯中的“列三強”,閱后也讓人振奮,以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前蘇聯(俄羅斯)開展載人航天事業,中國航天打破了國際格局,躋身世界航天的前三強;“六射引七舟”,則讓人遐思神飛,一舟引一舟,如今中國航天已迎來了“神十七”!
其二是“一帶一路”聯。2013年秋天,我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費之雄先生就開始為這一偉大戰略擬聯了,經過數年時間的多次修改、完善,終于以盡善盡美的面貌與大家見面了。是為:
承古延六脈,四亞兆祥,二線耀三洲,七十億人受惠;
拓新貫五通,九州八吉,半球籌一策,百千萬業共贏。
費之雄先生以“書之雄”、“聯之雄”和“謎之雄”聞名全國書法界、楹聯界和燈謎界。對于燈謎觀,他用三個字來概括,是為“準、新、巧”,筆者以為用這三字來概括他的這副對聯特色也頗為恰當。
“準”,對于楹聯來說,除了對仗工整、平仄調協這些基本要求之外,主要是要講究語句合意自然,流暢通順,讀之朗朗上口,未有半點生硬牽強之感。我們來看上聯,“六脈”,原指中醫切脈的六個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關、尺三脈,合稱六脈,聯擷之而用,與人們常云的“六脈調和”為同一個旨意;“四亞”,指東亞、西亞、北亞和南亞;“二線”,指古今之絲綢之路;“三洲”,指昔日陸上“絲綢之路”所及的亞洲、非洲和歐洲;“七十億人”,是一個約數,“一帶一路”戰略提出時,世界人口約為74億。繼看下聯,“五通”,指“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溝通;“九州”,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為古代中國的代稱;“八吉”,指外廓菱形作直線套接的幾何圖案,由模擬繩線編結而來,又稱為“盤長”或“盤腸”,寓意源遠流長,現也稱為“中國結”;“半球”,泛指“一帶一路”所及的地域;“一策”,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各國只有制定利己也利別人的政策才能在“命運共同體”里適者生存,取得共贏;“百千萬業”,當是指遍及世界各個角落的各行各業。
縱觀聯中詞語個個有出典,語句句句有著落,無一生造,無一讀之牽強,將之曰為“準”當是無疑的了。難能可貴的是,聯中出現了“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等數詞,漢語中所有的數詞幾乎全都在聯中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兆”這字不是以數詞而是以動詞在聯中顯露,將之曰為“巧”,沒有半點溢美的成份。而此聯寫的是我國近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現正在實施之中,其題材之“新”當也是沒話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