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 殷文靜)9月4日,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推行“執法+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及相關典型案例。省局副局長姜偉出席并作專題發布。
姜偉介紹,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服務型執法工作部署,省市場監管局以優化執法理念為引領,出臺《若干措施》。作為經濟大省,江蘇經營主體活躍度高、新業態發展快,對執法工作的規范性、精準性、服務性要求更高。《若干措施》圍繞“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違嚴懲、過罰相當、事后回訪”五個環節,聚焦執法實踐痛點難點,包含5個部分共20條具體措施。
一是堅持預防先行,前端化解風險。通過推進合規經營指導、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探索特色監管指導、強化普法宣傳引導,提升經營主體的合規經營意識。
二是堅持包容審慎,依法免罰輕罰。全面落實輕罰免罰規定,3.0版《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和從輕減輕處罰規定》已形成10類36項免罰輕罰標準體系,不予處罰、減輕處罰清單分別擴展至77項、44項;同時審慎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優化行政檢查方式、推行“信用+”漸進式執法、推進“簡案快辦”拓面提質,切實降低經營主體經營成本與負擔。今年上半年,全省已為1.5萬家經營主體的輕微違法行為實施免罰輕罰,減輕、免除處罰10.4億元,近七成受益對象為個體工商戶。
三是堅持規范裁量,促進過罰相當。通過建立案例指導制度、構建“文書+溝通”雙說理體系、開展過罰相當課題研究、構建數字化裁量基準體系,確保執法公正合理。
四是堅持重違嚴懲,守牢安全底線。通過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強化行刑銜接、推進執法協作,形成全鏈條打擊違法犯罪合力。如無錫市惠山區市場監管局對某電梯工程有限公司多次交付使用未經監督檢驗電梯的行為,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13.5萬元、罰款28萬元的處罰,有力震懾忽視安全的不法主體。
五是堅持跟蹤問效,做好閉環管理。推行“三書同達”制度(同步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合規建議書、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告知書),強化涉案經營主體跟蹤指導與信用修復高效響應,同時通過案件分析研判推動“查辦一案、治理一片”,提升綜合治理效能。泰州市今年上半年已通過“三書同達”行政指導市場主體327家。
姜偉指出,《若干措施》呈現三大顯著特點。其一,執法理念更具溫度,打破“就案辦案”傳統模式,工作重心向前端延伸,變被動查處為主動服務,實現監管部門與經營主體良性互動;其二,行政裁量更趨精準,以行政裁量基準、免罰輕罰規定為制度基礎,數字化智能輔助為技術支撐,典型案例指導為實踐參照,構建“尺度統一、寬嚴有度”執法范式;其三,閉環管理強化實效,堅持“案結事未了、治理再深化”,打造“查處-指導-修復-提升”全鏈條機制,推動執法從個案處置向系統治理升級。
在地方實踐層面,無錫、泰州等地已探索出特色路徑。無錫市在全省率先開展餐飲行業消費侵權服務型執法專項行動,形成“事前教育提醒、事中包容審慎執法、案后精準服務助力規范”閉環模式,累計辦理輕免罰案件9960件,惠及小微經營主體6880余家;同時承建全市規范涉企檢查服務平臺,2025年聯合檢查任務占比43%,匯總取重任務比例達82.47%,年度抽查主體數較2024年壓降26.4%。泰州市開發全市統一“互聯網+監管”平臺,通過信用畫像實施分級分類監管,今年以來雙隨機檢查量壓減20.48%,并推行“掃碼入企”規范檢查流程,已掃碼入企4711戶次,還發布《泰州市市場主體行政合規指導清單(2025版)》,為經營主體“治未病”。此外,全省政企協作品牌維權機制運行3個月來,已吸納86家品牌企業,依托“24小時受理—48小時核查—72小時處置”流程,高效處置16件維權訴求,助力企業挽回經濟損失。
姜偉表示,省市場監管局將從三方面系統推進《若干措施》從“紙面”走向“地面”,確保經營主體有實感、得實惠、真受益。一是強化統籌推進。發揮服務型執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各項措施執行“不跑偏、不走樣”。二是深化宣傳解讀。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加大解讀力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三是動態優化完善。及時收集經營主體反饋意見,優化政策細節,確保措施始終貼合經營主體需求和執法實踐需要,為全省經濟平穩有序運行貢獻市場監管力量。